相关栏目
    组织热点

    三下乡丨青春奉献新时代,共同助力乡振兴(三)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7日 来源: 校团委 字体大小:

    7月16日,广州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助力推普,乡约兴宁”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广东客家博物馆了解客家历史文化及发展过程。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结合“多彩乡村学史奋进”进行实践。

    实践队在客家博物馆了解到,此馆为中国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的国家二级综合性博物馆。其系统收藏、整理了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描述了客家人的迁徙过程,展示了客家人独特的围龙屋和石雕工艺等。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梅州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历史以来,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逃避饥荒,不断迁徙,部分客家人定居在梅州。

    随着梅州人口的增长,为满足家族繁衍、人口增多的需要,在聚族而居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梅州客家民居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聚族防御的方向发展,形成以围龙屋为主要民居代表的聚居村落,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文化。

    梅州客家人传统手工艺可谓是异彩纷呈。在博物馆里,队员们了解到梅州兴宁所制作的松烟墨条香味浓郁、文化内涵深厚,人送雅称“墨烟张”。博物馆内展示的五华石雕,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雕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当地人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了现代手工艺产品,手工艺生产成为了促进当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途径。

    在客家博物馆中,我们体会到了当地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让我们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领悟到客家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用实践探究专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致力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实践队员参观客家博物馆

    实践队员参观客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