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组织热点

    国家级立项项目“客韵悠扬·踏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 踏歌而来,载梦而归: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字体大小:

    在炎炎夏日,广州理工学院“客韵悠扬·踏歌筑梦”社会实践队奔赴河源市开展暑期支教活动。面对客家音乐文化传承断层、乡村儿童接触渠道有限、美育资源匮乏等问题,以实践行动探寻破局路径,通过精心设计的音乐、主持、舞蹈等课程,以及文化参观活动,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客家音乐文化世界的大门,用爱与知识编织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让客家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首日,实践队开启前往河源市的实践行程。抵达目的地后,队员即刻进入教学筹备状态,通过课程打磨与方案优化,为次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至此,本次支教实践活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自次日起,支教课程体系启动。音乐课通过节奏与旋律训练,展现学生声乐表达能力,启蒙审美认知;主持课以阶梯式训练推动学生从羞涩到自信,提升沟通素养与自我效能感;舞蹈课借肢体律动激发身心潜能。多学科协同渗透知识,培育成长内驱力,奠定综合发展基础。

    在支教实践期间,团队统筹开展三次文化研学活动:7月12日赴河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英烈事迹研习深化历史认知,强化红色精神传承;7月13日走访河源市博物馆,系统探究客家文化的起源脉络与发展谱系,感知其历史厚重性;7月16日进驻河源市文化馆,对客家童谣传承人赖伟军老师展开访谈,聚焦传承实践经验与童谣艺术特征,为青年群体参与文化传承获取方法论启示,并实地考察猫头狮、泥鸡等非遗技艺,强化文化传承自觉。

    上述活动不仅拓展了实践队员的文化视野,更具象化呈现了项目“红色+文旅+科技+教育+社区”五维融合的实施路径,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能。

    2025年7月17日上午,结课汇演按计划开展。小朋友们通过系统性成果展示,向家长与教师群体呈现阶段性学习成效。舞台场景中,其在歌唱、主持、舞蹈等领域的自信表现,直观反映出综合素养的提升与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

    实践团队对小朋友们的成长呈现产生积极情感反馈,这一过程不仅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检验,更是少年潜能激发与成长愿景的集中呈现,印证了支教活动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

    踏歌而来,载梦而归。“客韵悠扬·踏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客家音乐课程为载体,为乡村儿童搭建了文化认知与艺术实践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借助大学生实践团队的活力,激活乡村美育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客家音乐文化在乡村及更广泛群体中的传播,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人才素质提升的双向赋能,让客家文化基因在新一代乡村群体中延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