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拥有 “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大池美景,村民对传统手工艺满怀热忱,这与嵌瓷艺术的理念高度契合。嵌瓷,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被誉为 “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它以绘画、雕塑为基础,经剪取、敲制、镶嵌等多道工序,将瓷片巧妙地镶嵌、粘接、堆砌成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以往,嵌瓷多应用于潮汕传统建筑的屋脊之上,是潮汕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广东 “百千万工程” 的推动下,嵌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的团队积极响应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带着嵌瓷技艺来到莲塘,旨在让这古老的非遗在乡村找到新的生长土壤,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在莲塘大池旁,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作正在进行。队员们与村民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面融合嵌瓷艺术与莲塘特色的文化墙。这面墙上,有队员们精心设计的莲花图案,它们以墙绘艺术呈现,莲花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莲塘大池中的真莲花相互呼应,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
在莲花图案旁,“莲塘大池” 四个大字也以嵌瓷花组合的形式展现,独具匠心。
创作过程中,村民们热情满满,积极参与。老人们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图案的设计提供建议;孩子们则瞪着好奇的眼睛,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瓷片嵌入水泥中,感受着非遗的魅力。同时村中的青年骨干也积极参与,让“瓷花”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这种校村共创的模式,不仅让嵌瓷艺术在乡村落地生根,更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队员们在设计时,深入挖掘莲塘的本土文化,将莲塘大池的传统元素融入嵌瓷图案中。从传统题材到服务于乡村造型艺术,嵌瓷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变。它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屋脊装饰,而是成为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讲述着莲塘的故事。
随着这面嵌瓷文化墙的建成,莲塘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它成为了村里的新地标,吸引着村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孩子们在墙下嬉戏玩耍,对嵌瓷艺术充满好奇,不断询问着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老人们则在一旁,自豪地讲述着莲塘的过去与现在。文化认同在这样的互动中逐渐升温,非遗的传承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推动。
这是文化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通过将嵌瓷艺术引入乡村,我们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风貌,还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村支书眼中满是憧憬,计划借着这面文化墙,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进一步推动莲塘的发展。
本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还组建两支团队以嵌瓷艺术为纽带,分别深入潮汕本土与珠三角广府地区。尽管嵌瓷走出潮汕、扎根珠三角已有先行者,但以同一学院团队分赴两地、同步开展实践,这一形式让嵌瓷在不同地域的传承与活化形成了呼应,既在本土深耕其文化根脉,又在广府土壤中探索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共同为两地乡村振兴注入传统技艺的新活力。
在广东 “百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嵌瓷艺术在莲塘大池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非遗文化与乡村特色相结合,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期待更多的非遗项目能够像嵌瓷一样,在乡村这片沃土上绽放光彩,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